总理要求避免短期刺激房价进入调整期
- 时间:2014-05-23作者:Admin
当前经济发展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不是房地产经济问题了。李克强总理日前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回过头看,如果不是用改革的办法,即简政放权、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着力调整结构“三管齐下”,而是采取短期刺激政策,不仅去年的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而且今后几年的日子也许会更难过。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总理的意思很明确,短期刺激政策虽然会起到强心针的效果,但负面效应比较大。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在一定时期内采取了短期刺激政策,在当时背景下确实是不得已的选择,但时过境迁,当下经济形势已经不能再采取短期打鸡血疗法了。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以前经济低迷,可以采取拉动房地产经济的办法,来刺激投资。如今房地产体系本身就存在巨大问题,有些地方房价严重背离其价值,已经形成了巨大泡沫。如果再采取刺激政策,那么中国房价雄冠全球日子也就不远了。根据历史上房地产泡沫教训,这是一件能够击垮金融体系与经济体系的危机。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发出放松调控政策的呼声,其实关键性的调控政策早已经名存实亡,这些地方发出的声音是索取更大刺激政策,而非一般性放松调控政策。但从目前来看,管理层决心是非常明确的,不能靠房价增长来造成增长幻觉,而是要三管齐下,治理过去留下的顽疾,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二是我们的M2增长速度过快,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非常大。一些专家或许根据某些旧标准或旧理论指出我们不存在货币超发,但在实际生活中老百姓感到一百元的购买力显著下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理论与现实明显背离呢?关键是老百姓真正用到现金交易的,非常少。南京某位居民买房,被迫要用现金交易,不得不求助于警察才敢交易。大量财富表现为房地产“价值”,随着这些年房价上涨,居民之间财富分配差距越来越大。大量的货币被吸纳在这里面,大量财富表现为不动产。过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纸币体系如果没能管好,很容易造成社会巨大动荡。因此,靠印钞机来推动经济增长,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最大的危险不在于它会带来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暴涨,而是在于它会迅速瓦解社会信任体系,促进贫富分化,从而危及社会稳定。
三是我们过去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数量和规模取胜,但全球都处于过剩周期,大规模与数量多已经很难再构成优势。过去我们总是强调我们GDP增长速度,我们的思维被限制这条捕蝇笼中了,如今我们打开这个捕蝇笼,主要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与价值。这需要实实在在的创业与创新,创业与创新不是在纸上闯,而是在现有经济框架下去突破。制约创新的核心部分李总理说得非常清晰,行政审批过度,办一个证需要非常长的周期才能办好,这增加了生产和交往成本。
就房地产市场而言,全国楼市处于惊变期,媒体报道称,在楼市降价预期不断强化的背景下,观望情绪抬头,一些购房者选择延迟入市,以期房价有所下跌,楼市向买方市场转变。中原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6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成交总量较3月缩减约1成,市场活跃度的降低使得价格压力加剧。一向牛气冲天的楼市,为何在短期内变脸,上述导致经济增长变缓的原因同样是其内在原因。然而,正常而非过于宽松的信贷政策,效果不仅很直接,而且影响非常广泛。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对楼市实施刺激政策。4月以来,无锡、南宁、铜陵、杭州萧山区等地纷纷出台政策,通过调整限购范围、放松户籍限制、提供财税支持各种方式,为楼市调控政策“松绑”。其中的铜陵救市政策,是最为直接而且毫不隐晦。个中动机毫无疑问是为了保护土地财政的命根子。
总理要求避免短期刺激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如果能够在各地落地,相信楼市会迎来一轮调整,也许房地产回来多年一直高烧不退的非正常局面。也说明我们的管理层为了楼市健康发展乃至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做好了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准备。这些年来过于依赖房地产与货币的思路已经走到了尽头,纠偏无论早晚,都要着手去做的,再拖下去也不是一个办法。
来自:中国建筑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