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 时间:2011-10-11作者:Admin
“望着月亮的时候,常常想起你;望着你的时候,就想起月亮,世界上最美最美的是月亮,比月亮更美更美的是你,无论你走的有多么远,也走不出我的牵挂······”
——题记
提起牵挂,我不由得想到了日趋临近的中秋佳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诗词道出了千百年来人们思念故乡之情。中秋节又快到了,真是“几多欢喜,几多愁”!细想想,已经有四个年头没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了,在此送上我衷心的祝福,愿家人平平安安,永远幸福。
中秋、明月、团圆,从中秋节诞生的那天起,节日的含义便涌入历史的河流之中,向我们倾诉着那或淡或浓的亲情与乡情。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啊,古人如此,今人依旧。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地向前滚动,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变化万千,然而,有那么一种感情是亘古不变的: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月亮在空际上不知道悬挂了多少岁月,见证了多少的悲欢离合,承载了多少的儿女私情。“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之夜,只身单人,期盼的是下一年月圆之夜,相聚在一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是多么的孤寂,特别是在那样一个月圆之夜,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浓情不尽,只有邀明月与之同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愈是月圆中秋之时,愈是思念家人之际,不知今年佳节又要愁煞多少人。诗人总是多情的,用他们特有的笔墨诉说着这千百年来人类的思念之情。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更是千古绝唱。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一切距离都开始拉近,世界都变成了地球村。便利的交通和通讯设备把我们生活的空间缩小了,但思念的分量却毫无减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人的心灵总想回归到一种淳朴自然的状态。而对家乡的眷恋便是这样的情感,月依然,抬头望着星空,那头牵着思念的柔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温馨的电话,一条幽默的短信,一份精美的礼品,无不透露出人们对佳节的欢喜,无不透露出人们对亲人的牵挂。望着北京的夜空,寄愁心与明月,托相思于白云,想到我其实并不孤单,因为我和家人看的是同一片天空,赏的是同一轮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