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众心理”
- 时间:2011-12-28作者:Admin
浅谈“从众心理”
.高玉君
近期,小悦悦的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小悦悦被车撞倒,由于路人未予以及时地救助,造成了小悦悦不治身亡。这件事情一经报道,“冷漠”、“道德缺失”等相关负面评价通过网络、报纸铺天盖地而来,每个人在痛心小悦悦的遭遇的同时,也有了一丝恐慌,对这个社会不安的恐慌。当我们遭遇类似的事件时该如何避免悲剧的发生呢?
有新闻媒体报道称,西方国家对“小悦悦事件”表示震惊,意思就是说在西方国家有人道主义,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其实这与事实是相悖的,因为在美国曾发生过更“冷漠的事情”:美国发生过一起凶杀案,受害人曾逃脱三次,在逃脱过程中不停地呼救,先后有38个人目睹或听见凶杀过程,却没有一个人拿起电话报警,被害人最终被凶手追上而死于刀下。
“冷漠”不仅中国存在,美国也存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冷漠?美国的凶杀案一经报道,引起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震惊,接着社会心理学家介入,进行了大量心理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从众心理”,即38个人没人报警的原因是:目睹凶杀案的人太多了,大家互相猜测其他人可能报警,结果却没人报警。如果只有一个人,也许受害者就能得救。
在百度搜了一下,关于“小悦悦事件”报道,有的文章里提到“从众心理”,但这是非主流的言论,早被批判、谩骂声淹没了。为什么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会如此一致,除了批判“冷漠”、“道德缺失以外”,就没有人来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个事情?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们这样的心理现象会反复出现,也许下次就会降临在我们身上?为什么没人告诉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规避这种心理现象,从而得到救助?研究“从众心理”的美国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天,我们遇到上述类似事情的时候,可以这样求救“那个穿蓝衣服的,帮我打个急救电话”,明确指定一个人帮助你,救助的机率会增大。
从众心理并不是每次都带来负面影响,也会给我们带来益处,例如,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找好的饭馆,找人多的地方味道肯定错不了。扬长避短,规避不好的方面,就能带来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