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企业新闻
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新闻

04

2019年01月

2018年内第四次降准落地 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保持不变

份、4月份和7月份之后,年内第四次定向降准。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取向保持不变。支持实体经济此次降准将为实体经济带来7500亿元增量资金。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这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此次定向降准是为支持实体经济。当前,实体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微观经济主体融资渠道收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本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信贷投放增加,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也在增长。此时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当前,更重要的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分析师陈健恒认为,从三季度情况来看,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改善不大,三季度信用债违约事件依然频发。因此,当前更重要的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等,尤其是需要提升财政政策的力度,通过减税或者增加支出方式改善实体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并非大水漫灌此次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力度看似较大,但并非大水漫灌。陈健恒分析认为,一方面,今年财政存款增量高于往年,8月份、9月份地方债持续发行也导致发债资金集中上缴国库;另一方面,降准后逆回购操作也会减少,不少降准资金被MLF到期和逆回购到期所对冲。此外,考虑到10月份一般都是缴税大月,降准资金可能会较大程度被10月份财政存款上升所抵消。“本次降准仍然以满足融资需求为目的,并不是大水漫灌。”明明认为,总体来说,广义货币(M2)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最新数据显示,8月末,M2同比增长8.2%,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76亿元。央行有关负责人认为,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余下资金则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陈健恒认为,此次降准后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依然接近14%,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而且,由于没有了外汇占款的投放机制,超储资金的补充只能依靠央行主动投放流动性。因此,从趋势上看,央行明年仍可能继续降准,一方面是投放长期流动性,另一方面将继续置换成本较高的MLF。不会形成贬值压力10月份第一周,受到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新兴市场遭遇冲击。在此情况下,市场最为担心的是此时降准是否会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降准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有限。”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由于本次降准置换MLF后净投放的国内流动性规模适度,更多的是弥补相应流动性缺口,并不会造成利率显着走低,因而不会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当下,我国准备金率的操作空间相对较大,适度调低准备金率是当前货币政策恰当的选择。”连平说。央行有关负责人认为,本次降准弥补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优化了流动性结构,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适度的,不会形成贬值压力。该负责人进一步强调,本次降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更加巩固。作为大型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出口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经济以内需为主,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较为完善,进口依存度适中,人民币汇率有充足的条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银行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凤凰网房产基于内容传播需求,特转载中国经济网2018年10月4日文章

02

2019年01月

6个要点读懂个税变化:超1亿人有望变0税一族

务部门的部署,5000元/月的个税起征点及相关税率已在2018年10月份实施。“仅以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月5000元这一项因素来测算,修法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将由现在的44%降至15%。”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表示。中信证券(16.010, 0.00, 0.00%)研报分析认为,根据2017年末中国城镇就业人数4.2462亿人计算可得,旧个税法的纳税人数约为1.87亿人,修改个税起征点后纳税人数将降至640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有超过1亿人无需再缴纳个税。程丽华称,起征点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后,国家的税收一年大致要减3200亿元。这一政策已经让不少纳税人享受了减税这一好处。在北京一家网络公司工作的孙先生称,2018年10月1日之前,他每个月要交500多元的个税。但10月1日之后,孙先生每个月交的个税就下降到了140多元,每月节税360元。北京的职员王玲(化名)也向记者展示了最近几个月的工资条:“9月份我的工资是7000多元,扣掉1500多元的保险后,还要交96.46元的个人所得税,到10月份,公司代扣的个人所得税只有24.87元了。虽然省不了太多钱,但也够吃几顿饭了。”李女士则因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变成了“0税一族”。李女士在广东的一家制造业公司工作,每月收入大约三四千元。“十月份之前,我大约要交税20多元/月,十月份后再发工资,都不用交个税了。”焦点2累计预扣法:收入极度不均者可减税按照税务部门部署,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将采取累计预扣法计算。累计预扣法,指的是通过各月累计收入减去对应扣除,对照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累计应缴税额,再减去已缴税额,确定本期应缴税额的一种方法。国家税务总局称:“累计预扣法一方面对于大部分只有一处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纳税年度终了时预扣预缴的税款基本上等于年度应纳税款,因此无须再办理自行纳税申报、汇算清缴;另一方面,对需要补退税的纳税人,预扣预缴的税款与年度应纳税款差额相对较小,不会占用纳税人过多资金。”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解释称,“按月交税时,假设一位工作者第一个月的收入是3000元,不交税,第二个月的收入是2万元,按5000元免征点交税,总共免征额为8000元,但如果按累计预扣,那么两个月的免税额就有1万元。”累计预扣法对于月收入极不稳定纳税人而言,能够起到减税的效果。焦点3元旦后发年终奖,应纳税额有的“打三折”2019年1月1日后,针对年终奖个税扣除的月度税率表也发生了调整,如果按照新的税率表,许多纳税人如在2019年才发年终奖,应纳税额将出现明显下降。记者将年终奖按5000元为一档测算应纳税额,如在元旦后才发年终奖,年终奖在2万元-3.5万元区间,则纳税人将比往年少缴纳约69%的个税。如果年终奖在5.5万-10万元之间,纳税人可以享受到约五折的应纳税额的折扣。不过,如果年终奖在4万-5万元,或者5000-15000元区间,所对应的新旧税率表中的税率是一样的,所以纳税人感受并不明显。不少职员对记者表示“扎心了”,“年终奖不到2万元,打三折享受不了。”在金融公司做内勤的周舟(化名)表示:“个税政策对年终奖不高的我来说,略显尴尬。”但对一些纳税人而言,新税率确实能减不少应纳税额。在北京一家金融公司上班的杨先生表示:“我的年终奖一般是4到6个月的工资,大概是4万元到6万元。”如果杨先生的年终奖在年后发,并且年终奖在4-5万元区间,那么他在2019年收到的年终奖跟之前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如果年终奖是6万元,那么杨先生2019年到手的年终奖就能多领5655元。焦点46大专项附加扣除:中年工薪阶层福音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2019年个税变化的一大亮点。据国务院印发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简称《办法》),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指的是如果纳税人的条件,符合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个专项附加扣除中的一项或多项,就可以根据定额扣除或是限额扣除的方式,来减少纳税人的月度应税收入,从而降低纳税人的税负。对于一位上有老下有小,还要背负百万房贷的中年工薪阶层来说,这样的政策无疑是“及时雨”。该《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记者注意到,《办法》的正式文件与10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部分项目扣除的金额有所提升。《办法》还规定,大病医疗扣除还允许选择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也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张斌解释称,“这是重大改变,征求意见稿只允许本人扣除,但纳税人生病的时候往往没有工作或收入下降,这里增加了配偶扣除,是很大的进步,而且未成年子女的医疗费用也可以扣,这使得大病医疗扣除可以让纳税人获得实在好处,照顾面很广。”焦点5算账:家庭支柱专项扣除每年节税过万在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实施之后,纳税人每年到底能少交多少呢?假设北漂上进青年吴青,26岁,和女朋友一起在北京闯荡,租房住,父母均未满60岁。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为1.2万元。为了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吴青在工作之余,还报了个在职研究生。按照规定,吴青能享受“住房租金”以及“继续教育”两个专项附加扣除。按此计算,他2019年全年需要缴纳3600元的个税。而如果无法减去专项附加扣除的项目,那么吴青2019年全年则需要缴纳5880元的个税。对比来看,全年吴青可节税2280元。如果是家庭负担比较重的中年支柱,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的减税效应就更为明显了。例如肖缘,是二胎家庭的上进爸爸,40岁,北京人,独生子女,父母均已年满60周岁,大女儿上初中,小女儿上小学,名下有首套北京二环的房子正在还月供。但由于工作原因,肖缘并不住在北京,而是常驻天津,所以他在天津还需要租房住。肖缘还报了MBA。肖缘扣除三险一金后的工资是2.5万元/月。那么肖缘2019年到底能少交多少税?按照相关规定,肖缘能够享受“子女教育”、“赡养父母”、“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按规定,这两项附加扣除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享受,选择住房租金可抵更多)共计四项专项附加扣除。按此规定,肖缘2019年需缴纳个税16920元。如果没有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话,2019年全年,肖缘则要缴纳31080元,两者相差14160元。北京工作的孙先生对新京报记者称:“我觉得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这个政策对中高收入人群的好处更大,各项扣除后,到手的薪资还是增加不少。”孙先生目前在北京租房住,名下没有房产,并且父母中有一方已满60周岁,但他还有一个亲姐姐,那么孙先生能享受“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两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总计扣除金额为2500元。孙先生每个月的应税金额在3500元左右,那么按此计算,在2019年1月份,他的应税金额就只有1000元,相应的1月份个人所得税只需要交30元,比之前少交110元的个税。陈一鹏(化名)表示,“这个政策整体上对工薪阶层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回馈,拿我自己举例,90后,刚工作三年,还是在北京,生活压力和租房成本也比较高,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有这样的减税措施,即使能减一点,也相当于减少负担。不过,我每个月的租金成本还是要远高于1500元/月定额扣除后的节税额的。但措施也是首次落地,希望以后能够把住房租金的附加扣除额度提高。”吴晓敏(化名)在对照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后,对记者笑称自己是“六无青年”。吴晓敏,90后,去年结婚后告别了租房生涯,今年刚生娃,另外也没买房,父母都还年轻,没满60岁,“我身体健康,无病无灾,所以也扣不了大病医疗这项。这项政策对我而言,暂时影响不大。”焦点6专项扣除实操性强:定额扣除 先报后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的申报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司长罗天舒在12月24日透露称:“据我们初步统计,现在已经有800万左右的纳税人开始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不少单位的财务部门对员工下发了新个税法专项附加扣除填报的通知。六大专项附加扣除中,除了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为在8万元的额度内据实扣除外,其余的5个专项附加扣除均为定额扣除。简单来说,就是无论纳税人每个月的房租是多少、子女教育要花多少钱,或者是每个月还多少房贷,都不影响这5项专项附加扣除的申请。扣除金额也并不随这些因素出现变动,例如无论纳税人在北京的房租是5000元/月还是3000元/月,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额均为1500元/月。此外,六大专项附加扣除将留存资料备查作为主要的检查方式,即纳税人在申报专项附加扣除时,不需要提交资料原件或者复印件,只需要填写相关信息即可,这样也大大方便了纳税人。张斌称,“这就相当于你先报,报了先享受,税务机关再去根据部门信息的联网和抽查等方式,来检查扣税信息的真实性。这个理念非常好,能让大部分诚实的纳税人,以比较低的成本去享受这些好处。”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刘丽坚此前在对留存资料做说明时也表示:“税务部门事后核验时,凡是能通过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核对上的,不需要找纳税人查阅留存资料。但是如果部门信息核对不上,我们就会找纳税人核对,这也是为了保障大家充分享受政策优惠。”政策有了,纳税人如何享受?据刘丽坚介绍,纳税人要享受6项专项附加扣除,实际上归纳起来就是三步,一是对条件,二是报信息,三是留资料。对条件,“就是将自己的个人情况与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条件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符合扣除的条件,符合几项。”报信息,填报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表的方式有四种:一是下载手机APP“个人所得税”填写;二是登录各省电子税务局网站填写;三是填写电子信息表;四是填写纸质信息表。电子和纸质信息表都可以在税务局网站上下载。其中,选择在扣缴单位办理扣除的,可以直接将纸质或者电子表提交给扣缴单位财务或者人力资源部门,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页填写后选择推送给扣缴单位,这样单位每月发工资时,就可以办理扣除。最后一步是留资料,《办法》规定纳税人需要留存备查的相关资料应当留存五年。据悉,税务总局开发的“个人所得税”APP软件已经上线。个税APP上线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填报功能在2018年12月31日正式投入使用。

02

2019年01月

稳字当头 2019房地产“因城施策”

甚至频繁上演“隔空喊话”。近期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和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的表态最能代表这种态势。高善文对房地产未来趋势表示:“我并不认为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房地产价格将出现大调整。”姜超则驳回,中国房地产价格应该会有序下跌,平均跌幅极限在20%–30%。除了这两个代表性的观点,2018年内,两人还在库存是否已达到历史低位、供给还是需求决定房价,以及供应还是价格才是房价核心等问题上产生对峙。2019年房地产市场将会如何表现?同策咨询研究院研究总监张宏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达了他的观点。“目前楼市的下行周期已经确认,在这个周期内,房地产市场更多地是要避免过度降温,预计2019年一二线热点城市将会保持现有的调控政策,但在政策执行力度上,个别城市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而三四线城市则在库存偏大、房价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大概率走向定向宽松。”张宏伟说。政策:因城施策这一场从2016年开始的调控,到现在似乎已经走到了政策顶点。“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底已经来临。”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判断。2018年5–8月,“调控潮”再次来袭,中央强调坚持调控,各个城市不断出台收紧楼市的调控政策,巡视组各地监督落实效果。7月31日,深圳正式发文加入“限售”城市群,一线城市楼市调控均进入限购、限贷、限价、限商、限售的“五限”严控状态。到年底,11–12月,房地产政策基本平稳,约束性政策锐减。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楼市严控或迎来转机—“因城施策、分类指导”成为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中央定调前后,已有山东省菏泽市、广东省广州市、湖南省衡阳市等各个地方明里暗里给楼市松了绑。但未来具体如何因城施策,似乎还值得商榷。中国指数研究院对房地产市场2019年展望指出,2019年需求端各项限制性调控政策将继续推进,供给端则会继续围绕增加短期供应量,调整住房及土地供应结构,提高保障性住房融资服务力度,推进中长期住房制度改革进行政策构建,继续保障“有效供给”。同策研究院2019年楼市趋势展望指出,2019年各城因城施策,“18+X”政策或将落地。“‘18+X’即为地方政府自行调控,调控政策分为18项必选项加25项可选政策。其中18项必选项分为四大方向和原则,一是设置核心指标,只考核指标,不强制措施;二是要继续坚持‘房住不炒’;三是加大租赁和保障房力度;四是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同策研究预判,“在同策重点监测25个热点城市中,‘18+X’的因城施策方式会在北上广深等22个城市中试点,其中1月会先试点10个城市。”“三稳”为目标12月24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对2019年的住建工作提出了“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三稳”总体目标。而这个“稳”也给房地产市场的看涨或看跌给出了否定的答案。“稳”—可小幅波动,但不可大涨,也不会大跌。“市场永远是有波动的,所谓的稳,不过是波动没那么明显而已。”克而瑞广州区域首席分析师肖文晓表示。张宏伟则就此表示,住建部提出了“稳房价”的要求,而这个稳,不仅仅是稳住不动,而且一二线热点城市要一直上涨,三四线城市则要严防下跌。经过一年调控,国家统计局最新2018年11月全国70城房价数据显示,11月15个热点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所增加,从各级城市来看,2018年11月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微涨但有所回落,二线城市新房价格涨幅持稳,三线城市环比涨幅回落。整体而言,今年1–11月以来,全国70个重点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累计平均涨幅比2017年同期均现回落。当前稳房价的目标得到了比较好的实现。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预计未来几个月,二手房价格的下调城市和下调幅度将继续加大,新建住宅部分城市也将逐渐开始调整。中国指数研究院认为,201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整体运行承压,在需求端,商品房销售面积将高位回落,其中一线城市销售面积稳中小幅回落的概率较大,二线城市分化显著,三四线城市由于需求支撑基础相对薄弱,销售面积下行压力较大,在价格方面,随着价格稳定预期进一步巩固,商品房价格将稳字当头,但不排除微幅下跌的可能,降幅应该在2.5%以内。“报告的2.5%并不一定是指下跌,而是说上下浮动的幅度。这个幅度也在合理范围之内。分级来说,2019年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下行压力会大一点,二线城市受政策持续影响,目前也受到了考验。”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总监白彦军向时代周报记者进一步解释,“但总体而言,2019年房价还是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交易量的回落会更加明显一点。”【相关阅读】人民日报海外版:楼市因"城施策"让政策体系更合理不久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住房市场发展月度分析报告(2018年12月)》显示,房地产调控政策保持了延续性与稳定性,部分开发商及住房投资者关于房地产调控全面放松的预期一再落空,开始逐步降价售房;货币化棚改政策的调整,对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热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使得部分家庭推迟了购房决策。这些,促进了房价降温城市增加,市场更加理性。与此同时,该报告建议,未来房地产政策应保持政策定力,即使房价出现暂时性下跌,也不能出台刺激或鼓励购房政策,从而导致房地产调控前功尽弃。但部分房价下跌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地对一些不合时宜的房地产政策进行微调,使得房地产政策体系更为科学合理。对于2019年的房地产调控工作,住建部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着力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住建部要求,坚持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主体责任,加强市场监测和评价考核,切实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责任落到实处。继续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加强房地产市场供需双向调节,改善住房供应结构,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强化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确保市场稳定。同时,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继续深入开展治理房地产乱象的专项行动。松与紧之间:房地产长效机制呼之欲出 或超30城松绑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份,在经历了400余次调控之后,房地产市场还在“紧”与“松”之间犹疑揣测。但在这个年度结束的最后几天,一个位于山东省西部的小城打破了这种紧张而微妙的局面。12月18日,山东省菏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网发布《关于推进全市棚户区改造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取消新购住房限制转让措施。而这一“限售令”,自2017年11月开始实行以来,到现在也才一年有余。在经历了市场、官方的观望和试探之后,19日,菏泽市住建局官方正式出具解读,确定取消了限售。随后,广东省广州市住建委官方发布《关于完善商服类房地产项目销售管理的意见》,对商服类物业进行了松绑,2017年3月30日前土地出让项目不再限定限售对象,可售个人。

26

2018年12月

住建部锁定“三稳”目标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会议强调指出,继续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加强房地产市场供需双向调节,改善住房供应结构,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强化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确保市场稳定。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继续深入开展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房地产乱象专项行动。2019年将以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为中心任务,健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王蒙徽表示,支持人口流入量大的一线、二线城市和其他热点城市降低准入门槛,增加公租房有效供应,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严格把握棚改范围和标准,重点改造老城区内脏乱差的棚户区和国有工矿区、林区、垦区棚户区,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全年任务。会议提出,以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为主要出发点,补齐租赁住房短板。人口流入量大、住房价格高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快推进租赁住房建设,切实增加有效供应。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指导大中城市全面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继续推进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深化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研究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和新市民租房购房的支持力度,全面提高住房公积金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住建部此次会议积极响应和落实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对于后续各类房地产政策的制定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5

2018年12月

稳房价成明年楼市目标 官媒两天三度发声:调控不会朝令夕改

场风险。同时,住建部指出,坚持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主体责任,加强市场监测和评价考核,切实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责任落到实处。继续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加强房地产市场供需双向调节,改善住房供应结构,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强化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确保市场稳定。这一工作重心是对此前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房地产调控工作的重申和展开。12月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66个字定位了房地产市场:“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在业内人士看来,相比经济工作会议有关房地产的66个字,住建部的会议明确了未来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方向,明确了落地细节。同时,也提及了经济工作会议中未提及的具体如何分类指导,如何鼓励租赁市场发展,包括棚户区的未来改造方向。澎湃新闻注意到,在此之前,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证券报等中央级媒体对于未来房地产调控形势都有了明确的基调:“房住不炒”不可能朝令夕改,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发生根本改变。12月17日,新华社发布文章回望2018年楼市。文章指出,201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成为房地产市场主基调。房地产市场总体上保持平稳运行,逐步回归理性,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对于坚持房地产调控的方向更是给出了明确的论调。12月21日,中国证券报发表题为《楼市横盘,调控仍“严”字当头》的文章,文章指出,在限贷、限购、限售以及限价等多重组合拳下,房价上涨势头已被遏制。多位地产业内人士预计,在“房住不炒”长期基调下,整体保持严调控态势仍将是大概率事件,“稳健发展”仍是房地产行业关键词。12月21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微评:“房住不炒”何去何从?此前传言纷纷。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锤定音。作为长期的住房制度安排,“房住不炒”早就写入十九大报告,不可能朝令夕改,投机客注定打错算盘。促进房地产市场更稳定,带给百姓稳定预期,中央频出实招,频现实效。12月22日,经济日报发布题为《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的文章,文章指出,地方政府是房地产的调控主体,根据市场的变化因城施策出台相关政策是其职能所在。尽管房地产市场能够进行自身调节,但在必要时,行政手段通常能够立竿见影。任由房地产市场如脱缰野马过快上涨,最后伤及的是整个实体经济。因此,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定不移地进行必要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在地方政府作为调控主体的同时,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土地财政收入又是一笔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房地产市场是可以比较快速带来财政收入的一个行业。既要坚持房住不炒,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又要摆脱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这是对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考验。过去一段时间,各地坚持因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化地方调控主体责任,房地产市场整体保持稳定。应该说,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了良好效果。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我们应该保持定力,决不能前功尽弃,半途而废。

24

2018年12月

6个关键词看懂明年楼市: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呼之欲出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住建部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着力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住建部此次重申“三稳”政策,体现政策连续性。今年8月7日,住建部在辽宁沈阳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会议首次提出把地方政府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确保市场稳定。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指出,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房地产的内容放在了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内容里,房地产市场调控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从中央层面而言,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从地方层面而言,要因城施策,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目前来看,有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已经更进了一步,可以说长效机制呼之欲出。2、城市主体责任住建部明确,坚持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主体责任,加强市场监测和评价考核,切实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责任落到实处。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分类指导也带来了更多的监管,未来房地产调控将以地方主导,住建部与中央指导的为主。未来不排除有部分城市政策调整,但地方主体责任要求房地产市场平稳的大原则不变。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政策在“城市主体责任”方面,明确了加强市场监测和评价考核的内容。这其实强调了两个工作。第一是要加强市场监测,第二是要评价考核,所以预计2019年针对各地政府会有更为细化的考核内容,这也会对当前的房地产调控和评价体系形成影响。3、政策连续住建部工作会议指出,继续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加强房地产市场供需双向调节,改善住房供应结构,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强化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确保市场稳定。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继续深入开展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房地产乱象专项行动。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住建部的约谈、预警将依然影响地方房地产调控,包括2018年的多轮多城市房地产巡查在2019年将依然常态化。4、住房保障住建部明确,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为中心任务,健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支持人口流入量大的一线、二线城市和其他热点城市,降低准入门槛,增加公租房有效供应,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严格把握棚改范围和标准,重点改造老城区内脏乱差的棚户区和国有工矿区、林区、垦区棚户区,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全年任务。12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数据显示,1-11月,已开工616万套,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总量,完成投资16000多亿元。《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18年全国棚改新开工580万套。按照住建部此前披露的信息,2018年到2020年将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500万套。 业内人士称,严格把握棚改范围和标准,对棚户区的政策也有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严格把握标准,代表了棚户区改造从过去几年的求量逐渐过渡到求质量。5、租赁住房住建部指出,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为主要出发点,补齐租赁住房短板。人口流入量大、住房价格高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快推进租赁住房建设,切实增加有效供应。此外,住建部指出,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指导大中城市全面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继续推进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严跃进表示,此次政策提到了“补齐租赁住房短板”的概念,这体现了当前租赁市场的矛盾还是比较多的。类似短板,可以总结为“租售同权”是不到位的,尤其是类似教育配套等可能没有完善,这使得后续各类租赁住房房源还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业内人士称,在改革方面,政策明确了“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指导大中城市全面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内容。这或暗示后续各类省会城市的租赁市场改革力度加大,尤其是除了此前集体建设用地试点租赁市场的城市以外,其他一些省会城市,包括中部、西南、西北、东北等省会城市,进行试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6、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深化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研究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和新市民租房购房的支持力度,全面提高住房公积金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严跃进称,政策明确研究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这或暗示住房金融银行或公积金银行等建立的节奏将加快,这利好后续公积金的管理和使用。加大对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和新市民租房购房的支持力度。后续公积金贷款或会有一部分“匀给”租赁市场,这是租赁市场的一个较大的改革亮点。

21

2018年12月

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将不须提供户口簿原件

。此前,如果个人想要办理不动产登记,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以及一些购房时缴纳税款的发票等资料,还需要身份证原件和户口本原件来证明身份。同时精简的还有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申请材料,通知中明确,之前在同一个部门办理其他手续已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等资料的,通过系统推送,不再作为申报要件。不仅如此,自然资源部要求各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共享。通过政府共享数据交换平台、部门间专线连接等方式,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税务等部门信息共享。按照自然资源部的要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夯实数据基础,严格规范不动产登簿行为,提高不动产登记信息质量和完整性,相关部门需要核验不动产权证书信息的,不动产登记机构要积极提供登记簿信息共享服务,为企业和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规划许可、税收、企业注册等业务提供便利。此外,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规范不动产登簿行为,提高不动产登记信息质量和完整性,相关部门需要核验不动产权证书信息的,不动产登记机构要积极提供登记簿信息共享服务,为企业和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规划许可、税收、企业注册等业务提供便利。对于依法行政,自然资源部强调,办理不动产登记时严禁要求申请人提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或其他申请材料。要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实行不动产交易、登记、税务“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看来,不动产登记流程简化,减少了购房者的等待时间。张大伟指出,不仅仅是不动产登记,现在各部门在为民服务、简化程序上,都在积极推动。“过去一年北京不动产登记就出台了多次简化政策,包括购房资格核验从过去的10个工作日到现在的一个工作日。对于交易双方来说,都减少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17

2018年12月

中央政治局确定明年基调 万亿减税或成稳增长重要手段

作会议部署。”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如何保障明年经济增长?11月末,国家领导人纷纷到各省份调研,考察经济情况。“当前要处理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宏观调控与体制改革的关系,以及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要加快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加宁建议。在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看来,即将到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在“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精准拿捏。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需求侧的稳增长会继续发力,供给侧改革将继续深化。事实上,目前的宏观经济调控中,单纯“放水”的货币政策正逐步失效,市场对宽松财政政策的期待日渐升温。在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看来,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保持经济活力的良方,而更有力度的减税将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环节。他建议,在不超过GDP30%红线的前提下,中国减税费可以在2019年至2021年间减税5.6万亿元,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估计明年减税规模将达到1.5万亿。”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肖立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压力增大2018年,经济工作稳扎稳打,十九大提出的“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得不错,改革开放、宏观调控、三大攻坚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都有条不紊地推开。但中美贸易战升级、国内居民消费疲软、基建投资下滑、民营经济不稳、资本市场信心不振等新情况的出现,也使得内外部风险均有些超预期。今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工作。10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对此要高度重视,增强预见性,及时采取对策。”此次政治局会议重提了“六稳工作”,其中,稳就业仍排在首位。在刘学智看来,稳金融意味着仍要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稳外贸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稳外资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降低准入限制,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稳投资的着力点在于促进基建投资恢复性增长;稳预期要提振实体经济主体的市场信心,特别是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2019年我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六稳’将成为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决策部署。”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关心的货币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和房地产问题,这次会议都没提及。事实上,虽然今年的政策存在整体性调整,但从对经济的带动效果来看,还是存在一定压力。预计2019年,民企政策支持加强,对国有部门的改革、混改带来一揽子的政策推动与改革将形成利好,促进内需、产业结构升级也会比较明显地逐步体现。在黄剑辉看来,金融环境供给偏紧的局面可能有望缓解,但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就业压力的风险必须关注。对此,此次会议强调,要辩证地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继续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坚定不移地办好自己的事。“这意味着明年经济政策着力点除了要稳增长外,另一大着力点就是聚焦于解决国内矛盾,以应对国内环境变化为主,既定的宏观政策方向不会因为外部环境变化而改变。”刘学智表示。在沈建光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很大可能会直面“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的现实,有望将2019年GDP增速调降至6%左右,为结构性改革与应对外部风险腾挪出空间。值得注意的是,12月10日,国办发布通知,将2016年公布的24项督查激励措施调整增加至30项,进一步加大对地方激励支持力度。同时,地方开始制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激励机制将更加多元化,未来更注重增长质量。加大减税力度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怎样保持国内的经济活力,成了接下来的重中之重。在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章俊看来,明年国内宏观政策组合有望是“稳货币、松信贷、宽财政”。“预计明年央行会继续降准。”章俊表示。不过,由于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已降低,在“不会大水漫灌”的背景下,市场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在中央指引财政政策需要更积极的背景下,预计明年预算赤字率、地方政府债发行和减税降费的规模会有提升,各项‘宽财政’措施会积极落到实处。 ”章俊表示。目前,市场上对明年减税降费的规模较为一致的估计是1万亿元以上。不过,在肖立晟看来,今年的减税降费总额将超过1.3万亿元,2019年增值税、进出口税收减免可能继续加码,中国减税规模预计近1.5万亿元。具体来看,预期2019年,增值税估计将减税3600亿元;个税减税估计约4000亿元;出口退税减税估计约为3200亿元;进口相关税收减免约3900亿元。“从今年的减税规模看,进出口税收减免估计已占到全部税费减免总额的31.7%。目前中美贸易争端前景不明,若美再对华继续加征进口商品关税,则很有必要在明年的一揽子减税降费计划中,为出口退税及进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预留减税的空间。”肖立晟表示。章俊认为,为使市场建立正向和可持续的良好预期,应明确提出每一年具体的减税规模。例如,每年可确定减税规模为1万亿——1.5万亿元,甚至可以更多,并持续若干年。对此,周天勇也认为,可以按照2019年减税17634亿元,2020年减税18809亿元,2021年减税19798亿元来安排,3年共计减税56000亿元。不过,在支出不变的前提下,减收意味着增加赤字率。因此,肖立晟表示,预算赤字率可能从今年的2.6%扩大到3%,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可能增加到2万亿元左右。减税降费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预计增值税最高档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以上,中间档税率也有可能调整。社会保险费率可能降低5个百分点左右,以缓解社保征收力度加强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冲击。“最重要的是,减税要全面作用于宏观经济,而不是简单的减某一税类,是一系列减税措施的配套实施。除市场预期的增值税外,还有哪些配套的减税措施同样应在预期之列。减税要考虑财政的可承受能力,不是简单地‘一减了之’。”肖立晟表示。

13

2018年12月

个税专项扣除倒计时:140平房产或不影响抵扣,首套房才是关键

面的协助。”一位基层税务局的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不过,此前备受关注的“超过140平不能抵扣个税”的传言,上述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没有有关房产面积的通知,“按照新个税法,不管多大的房产,都是按照定额进行扣除,不会造成有钱人少缴税的纳税不公平现象。”但他同时也表示,相关细则的正式文件尚未公布,具体情况还不好说。据了解,在专项扣除中,除了首套房利率之外,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其他专项扣除相对较好认证。税务部门提醒,除了赡养老人,其他专项扣除应留好相应票据以方便申报。房贷摸底根据新修订的个税法,1月1日起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种专项附加扣除。其中,住房贷款利息方面,纳税人本人或配偶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可按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住房租金根据纳税人承租住房所在城市的不同,按每月800元到1200元定额扣除。不过,一个难点在于,“首套房”的相关认定。比如,“首套房、首次贷款”的,基本符合减免政策,但如果房产面积过大,超过140平米,甚至200平米,是否能够扣除,尚没有明确规定。按照此前传闻,房贷利息抵扣个税中,住房大于140平米可能被排除在外。不过,新的个税法中并没有相关内容。按照新的个税法,有关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内容为,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偿还贷款期间,可以按照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非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纳税人不得扣除。“相关细则都在完善中。”针对《华夏时报》记者的疑问,一位接近财政部的人士回应。上述税务局人士表示,最终的扣除将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文件来执行,在大方向上会与个税法保持一致,但一些细则可能会有所调整,具体情况不好说。事实上,如果认定首套房,仅靠银行的协助并不足够,还需要房地产相关部门的配合。这也是不动产登记信息全国联网后才能做得的事。据了解,不动产登记信息全国联网后,全国不同种类的房源将统一汇总到国家级平台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将被彻底打破。事实上,不仅是和银行之间,新个税的顺利落地离不开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比如,公安、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应当协助税务机关确认纳税人的身份、金融账户信息。教育、卫生、医保、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建、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人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看来,新个税法涉及的纳税人多,影响面广,应该保证硬件的升级和相关信息处理系统的铺设,做好信息系统升级的准备工作和宣传指导,确保首次的预扣预缴可以顺利完成。简便扣除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一般的工薪族,只需要将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包括纳税人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被赡养老人等个人身份信息,以及其他与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提交给公司财务人员,就可以享受每个月在税前扣除。“中国设计的征收方式非常有实用性,它保持代扣代缴的优势,最大限度减少自行申报的数量,减轻了纳税人申报负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级经济学家约翰·布朗德罗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个税较为复杂,为了简便易行,专项附加扣除基本采用了定额扣除办法,纳税人只需要申报相关信息就能享受相关专项附加扣除。目前,各地已经召开多场新个税的相关培训。据广东省税务局纳税服务中心副主任戴宏辉介绍,截至11月30日,广东税务系统共组织内部培训1462场,培训干部职工84751人次;面向扣缴义务人培训3326场,参加培训59万人次。

10

2018年12月

专家建议:按全国人均住宅面积确定房地产税免征额

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是顺利开征房地产税的前提条件。为了推进房地产税的实施,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应对个人和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给予免税。按此要求,就存在着对个人住房的免征额设计问题。张学诞表示,房地产税免征额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难点,主要涉及免征额是按照住房套数或住房面积,还是按房产评估值的一定比例进行设计。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不同住房的面积不同,且不同类型和区域的房地产的价值差别过大,按套数给予一套或多套住房免征显然不合理。如果按照住房面积,即以基本住房需求确定免征额,则涉及到家庭情况和人均扣除面积标准的确定问题。人均扣除面积标准是全国统一,还是规定上限由地方具体确定;家庭是按照3口之家计算(国家放开二孩政策后,以后的家庭是否以4口之家为标准),还是按照实际人口数量计算。或者,对每套住房的评估价值给予一定比例的扣除。此外,对于个人拥有的在不同城市的住房,是每个地区的住房都能够享受免征额,还是只能选择在一个城市的住房享受免征额。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具体制度上加以解决。“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不同住房的面积不同,且不同类型和区域的房地产的价值差别过大,按套数给予一套或多套住房免征显然不合理。而按照房地产评估值的一定比例给予免征,又难以考虑居民家庭人口的状况问题。”张学诞认为,允许家庭成员合并扣除免税面积,按照人均住房面积即以基本住房需求来确定人均免税面积,并结合不同地区房地产的平均评估价值来确定免征额较为合理。张学诞认为,按照人均免税面积来确定免征额,关键是如何选择人均免税面积标准。目前来看,人均免税面积标准有几个可参考的依据。第一,全国人均住房面积。根据统计,201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6.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5.8平方米。以此为依据,可考虑对城镇居民人均免税面积设为40平方米(如果未来对农村居民住宅征收房地产税,其人均免税面积应超过城镇居民)。第二,上海市和重庆市房产税试点改革的做法,根据《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规定,人均免税面积(住房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而根据重庆市《房产税改革试点暂行办法》规定,扣除免税面积以家庭为单位,一个家庭只能对一套应税住房扣除免税面积。纳税人在该办法施行前拥有的独栋商品住宅,免税面积为180平方米;新购的独栋商品住宅、高档住房,免税面积为100平方米。纳税人家庭拥有多套新购应税住房的,按时间顺序对先购的应税住房计算扣除免税面积。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的应税住房均不扣除免税面积。总体上看,假设家庭为3口之家,上海和重庆两地的房产税试点改革中的人均免税面积范围为33.3平方米-60平方米。张学诞总结说,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人均住房面积上的差别,由全国统一制定人均免税面积不符合各地因地制宜的要求。应以具体地区的家庭社会平均基本住房需求和社会平均评估价值为标准,计算确定出具体地区的家庭住房免征额。这样,在保障基本住房需求的同时,纳税人拥有住房越多,纳税越多,总体上保证征税的公平性。

    共71页
  • 首页
  • 上一页
  • 15
  • 16
  • 17
  • 18
  • 19
  •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