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21

2013年06月

世博两地块45亿元成交

前述两成交地块同批入市,也将于昨日出让,只不过在6月6日时,上海规土局突然发布公告称,根据招商等相关情况,出让人终止A13A-01地块的出让活动。资料显示,该地块也是商办用地,挂牌起始价为12.6128亿元,起始楼板价同样为28429元/平方米。    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并非完全的市场化运作,与前年及去年多数央企以19000元/平方米楼板价的拿地相比,此次中国电科和中国银联以28429元/平方米的楼板价拿地,仍然是央企在世博拿地的新高。    德佑地产分析师赵葆根也指出,尽管昨天的世博土地均以底价成交,但仍无法掩盖沪上土地市场的过热局面。根据德佑地产市场研究部监控的数据显示,5月的本市经营性用地的平均成交楼板价高达14490元/平方米,创造了单月新高。 6月至今,全市经营性用地的平均成交楼板价更是达到15804元/平方米。    (记者 张骏斓)   来自:百度新闻  

20

2013年06月

中国首只美国房地产指数基金将问世

trust index)表现为目标的新基金。  近年来美国房地产成为中国富人的投资首选。来自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也已开始试水美国,今年进行了数笔大规模收购。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周三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计划投资约10亿美元在纽约建一座万达酒店,若一切进行顺利,可能于第三季度正式宣布。较早时,万达刚宣布投资近7亿英镑在伦敦建五星级酒店,并以3.2亿英镑收购英国最大豪华游艇制造商Sunseeker。   来自:新浪财经

20

2013年06月

中日韩自贸区将成全球第三大经济板块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历程   经过近10年的反复磋商研讨后,2012年11月,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在柬埔寨宣布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目前,三国自贸区谈判已完成首轮,第二轮谈判将于今年7月31日—8月2日在上海举行,年底还将在日本举行第三轮谈判。   18日中日韩三方在山东威海就中日韩自贸区建设问题进行研讨,本次会议讨论了中日韩自贸区的意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问题。   中日韩自贸区将成世界第三大经济板块   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秘书长申凤吉说,中日韩自贸区一旦建成,将形成一个拥有15亿人口和15万亿美元GDP的共同市场,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板块,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三国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俞建华表示,作为东亚地区经济实力最强、贸易与生产联系最为密切的三大经济体,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是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中国政府愿意同日、韩政府一起,积极务实地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   据统计,2012年,中日韩三国GDP合计达到15万亿美元,占亚洲的70%,全球的20%.同时,三国也是全球贸易大国,2012年三国出口总额达到3.4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中国商务部预测,中日韩自贸区建成后,中国的GDP获益增长1.1%至2.9%,日本获益增长0.1%至0.5%,韩国获益增长2.5%至3.1%。   中日韩自贸区有很多先天障碍   19日,中国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副司长孙元江在山东威海表示,自贸区的建设,不可避免地都会对相关国家的敏感产业造成冲击。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对中日韩三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和建设也并非一帆风顺,具有很多先天的难点和障碍。中日韩贸易收支严重失衡且存在贸易壁垒,日韩对贸易赤字增减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三国自贸区的进程。尽管存在种种困难和障碍,但应认识到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是着眼于未来的战略举措,是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也是中日韩三国工商界的共同期盼。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内容广泛,不仅包括关税减让,还应涉及产业合作、贸易便利化和创建标准等。对于农业等敏感领域以及谈判模式等具体问题,应仔细研究,妥善解决。俞建华认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致力于达成高开放水平、高规则标准、利益大致平衡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协议。同时,未来的三国自贸协议也将是一个平等互利的协议。   来自:中国建筑新闻网

19

2013年06月

北京南京等多地房产税试点"最终版本"方案上报

5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平均环比上涨0.91%,涨幅比4月略降,但自去年6月以来,这一指标仍保持连续12个月上涨。   市场人士认为,现有的调控政策效应正在递减。多位专家建议,应对调控政策进行调整,使之更好地平衡市场。其中,作为楼市调控长效机制之一,房产税试点扩围已迫在眉睫。   来自:中国建筑新闻网

18

2013年06月

中国1/6耕地重金属污染 修复资金需6万亿元

量耕地早已遭受重金属污染。   关于耕地重金属污染的消息近年来不绝于耳。长期关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的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张维理就曾表示,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据媒体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2011年10月份曾表示,全国3亿亩耕地正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占全国农田总数的1/6。环保部文件显示,在对我国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时发现,有3 .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   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影响严重,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与区划所研究员陈世宝博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重金属污染耕地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下降,出口受限,同时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环保部门一项统计显示,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现在我国土壤污染比各国都要严重,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中国土壤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曾做出如此断言。他表示,不仅污染加重,而且还在转移扩散。   修复资金需求超数万亿元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提出:“要尽快采取措施,对现有受污染的耕地进行修复处理。”   与大气和水污染相比,土壤修复显得更加困难。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苏德纯表示,不仅土壤污染危害严重,并且与一些有机污染物不同,土壤中的重金属无法降解,与土壤分离难度非常大,修复非常困难。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也曾表示,即使是轻度污染的地方,要除掉土壤中的重金属最快也要三到五年。   “理论上说,重金属污染土壤是可以被修复的,但完全恢复其生态功能很难。”陈世宝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世界各国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提出的修复措施有很多种,污染土壤修复主要包括两大原理:遏制(in-aiturem ediation)与去除(rem ove,ex-situ),基于上述两大原理,污染土壤修复主要有隔离包埋、固化稳定、热冶分离、化学稳定、电动修复、客土和翻土、土壤淋洗及生物修复等(包括植物修复),但每种措施都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并存在或多或少的其他问题,其中有些甚至是难以克服的技术难点。“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再进行修复非常困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陈世宝说。   以上世纪70年代日本富山县土壤修复为例,一共863公顷(12945亩)农田,总共投入3.4亿美元,花费了33年时间进行客土法修复完成,平均每亩修复费用近18万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对于大米的镉限量标准为0.4m g/kg,而我国镉米限量值仅为0.2m g/kg,健康风险控制是要严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大米中镉限量标准严,意味着土壤中镉的质量标准也相应地严格。陈世宝表示,以日本镉污染土壤修复案例来说,如果按照我国大米镉标准,那么修复成本和时间将更加巨大,修复措施也更加困难。   专家表示,相对来说,在土壤修复过程中,客土法成本更昂贵。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即使采取较便宜的办法如植物修复法修复土壤,每亩的修复成本也达到两万元,还需连续种植数年,总投入数额惊人。如果按照每亩地修复成本两万元、以罗锡文所称全国3亿亩耕地重金属污染计算,总体算下来,我国耕地修复总体所需资金将达6万亿元。   当务之急是控制源头污染   在专家看来,目前很难预估我国耕地修复需要多少时间和投入。陈世宝认为,具体污染土壤修复需要多长时间,要结合污染程度、污染元素种类、污染面积、采取何种修复措施,另外,还要根据所制定的修复目标,不能一概而论。   记者了解到,2006年,国家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组织了一项耗资10亿、为期3年的全国性土壤污染调查,但迄今为止调查结果始终未向公众公布。   “现在我们有太多的未知。”苏德纯表示,首先,我国耕地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污染元素种类、污染面积均是未知;其次,我们的修复目标到底如何?怎样才算修复好?是达到国家规定的土壤二级标准?还是说仅仅达到农作物的重金属限量值?   有专家表示,由于土壤污染底数不清,导致污染原因、种类、范围和程度也成为盲点,防治措施也相应缺乏针对性。   “技术上问题不大,但修复资金肯定是一笔巨资,这笔钱由谁出,也是一个大问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据悉,根据《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用于全国污染土壤修复的中央财政资金将达300亿元,包括受污染农田、城市“棕色地块”及工矿区污染场地“这点钱,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塞牙缝都不够!”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针对耕地污染的修复,苏德纯建议,根据现有耕地污染情况,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耕种制度和耕种结构,“当前的状况,只能是边修复边生产。”陈能场则认为,推动被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当前急需完善我国土壤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   业内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控制源头污染。“在重金属污染防治中,须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相结合,其中,源头控制是关键。千万要防止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之路。这也是目前我国所提倡的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陈世宝说。   来自:中国建筑新闻网

    共195页
  • 首页
  • 上一页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