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2014年06月23
2014年06月“丝绸之路”旅游共同体呼之欲出
目,也是中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历经2000多年沧桑。它东起长安(今西安),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跨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地而达地中海东岸(今罗马),全长7000多公里,中国境内总长4000多公里。 丝绸之路沿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据统计,仅丝绸之路中国段就拥有1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5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302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个国家森林公园。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保存释迦牟尼佛骨的法门寺、敦煌莫高窟、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等景点,每一处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故事。 6月,中国国家旅游局在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不同形式推介“美丽中国之旅——精彩新丝路”旅游主题。 “秦岭与阿尔卑斯山的对话”是2014年中国旅游日陕西省的主题。为加强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合作,2014中国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将于9月在西安举办。陕西省还将启动申办2015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大会。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中国愿意与沿线国家加强政府间合作,实施联合开发战略,加快旅游互联互通,争取出台更加便利的出入境政策和边境旅游政策,愿意与沿线国家联合开发跨境跨地区旅游产品,共享旅游市场发展机遇。 邵琪伟表示,鼓励本国游客到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旅游,也欢迎各国游客到中国旅游;鼓励中国丝路沿线各省区加强省际和跨境合作。 在刚刚开幕的第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旅游节的开幕式上,19个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代表发表《丝绸之路城市旅游合作宣言》,表示将合作发展丝绸之路旅游,建设丝绸之路旅游共同体。 邵琪伟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是世界上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这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课题,需要用新的合作模式,共同探讨,共谋发展,共树品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框架下共建“丝绸之路旅游带”。 来自:新华网
20
2014年06月20
2014年06月世界建筑文化繁荣期待中国建筑师的崛起
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正在增强,而且近年来中国建筑师的成长也是有目共睹的。正如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学者张颐武对本报记者所说:“中国年轻建筑师的成长非常快,在过去类似‘中国尊’和骏豪·中央公园广场这样的大项目可能都会出自外国建筑师之手,但近年来中国建筑师获得了比较多的设计机会,尤其是在与外国建筑师的合作中学习到了许多设计理念和工作经验,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展示。未来,中国建筑师会越来越被国际认可。” 共同推动建筑文化交融 在谈及如何看待中国建筑师的成长时,“中国尊”的主创设计师吴晨表示,作为中国建筑师主创设计的建筑能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建筑,得到舆论和公众的关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对于推动世界对中国建筑的认识和了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因某栋知名建筑的设计师是中国人或是外国人,就划清中国建筑师与外国建筑师的界线,因为世界是多元化的,是能和谐共生的,无论建筑强调何种思想、流派,在推动建筑文化交融上都是相通的,都是在为世界建筑文化的繁荣发展做贡献。 “事实上,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以南京中山陵的设计师吕彦直和上海外滩中国银行的设计师陆谦受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到北京前门交通银行的设计师杨廷宝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建筑师,再到当代的建筑师,他们都在中国的建筑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也多是在国外接受过西方建筑教育和被西方社会认同的中国建筑大师。尤其是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十大建筑都是由中国本土的建筑师设计的。可以说,中国建筑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和繁荣建筑文化的历史责任,并影响着年轻一代建筑师的成长。”吴晨说。 警惕走入形式创新的误区 尽管中国建筑师在历经长时间的磨炼后,成为了一些知名项目的引导者,甚至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在建筑设计上也应谨防走入仅囿于建筑形式创新的误区。吴晨认为,未来,建筑的设计不仅体现在形式上,还应注重建筑科技的创新。作为建筑师在设计中国建筑时也不应只注重赋予建筑造型上的中国元素,而是要提升建筑的功能,并且更加重视技术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包括建筑材料、智能和生态技术的创新等。 在吴晨看来,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不是取决于其形态如何,而是体现在建筑技术的提升上。建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科学技术,以建筑材料的更新为例,人类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从古罗马时期的石头、中国的木头,到后来的钢材、混凝土,都是科学进步在推动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再例如电梯及后来空调的使用,更是科学进步的一种体现。年轻一代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不应只追求建筑的造型,建筑形式只是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真正推动建筑发展的是科技创新。 获得越来越多的设计机会 近两年,中国建筑师不断地向国外建筑师挑战着城市地标建筑设计的话语权,无论是马岩松为实践“山水城市”建筑理念所设计的骏豪·中央公园广场,还是吴晨设计的“中国尊”,都代表着中国建筑师将当代建筑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和思考。在建筑评论家王明贤看来,中国建筑师的设计既代表了中国建筑界的希望,也代表着他们对世界建筑界做出的一份贡献。吴晨也认为,在一些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上,中国建筑师不再是单单作为外国建筑师的助手,而是更多地以合作的方式参与到创作和建设的过程中,这对于中国建筑师的发展来说是一种好现象。 “未来,我们应该给中国建筑师创造更多的设计机会,不仅让他们能在与国际建筑师的合作中学到一些新的观念和技术,还能更好地推动世界建筑的发展。世界建筑文化的繁荣需要中国建筑师的崛起,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迫切地期待年轻的建筑师能够迅速地成长起来,随着中国建筑师接受国际建筑教育机会的增多,未来的建筑师将能更好地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结合,也将会更好地融入国际建筑界。中国年轻一代的建筑师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设计机会。”张颐武说。 来自:中国建筑新闻网
18
2014年06月6条攻略帮你夏季完美装修
其污染物的释放也是不可忽视的。而夏季的高温和高湿度会导致建材中的有害物质成倍释放,从另一角度来看,正有利于检验装修材料是否环保。 以人造板材为例,当气温达到28℃以上,湿度超过45%时,其中的甲醛就会成倍释放。此时用鼻子就能大致判断建材是否环保。加之此时一边施工,一边加速释放“毒气”,所以通常在夏季装修和敞晾的新居可以更快的散去装修造成的有害气体。 淡季容易选到好工人 由于夏季属于传统淡季,无论是装饰公司还是建材品牌,为了提升业绩,都会推出一些大力度的促销活动。 除了价格实惠外,夏季装修也容易选到手艺好的工人或团队。因为好的瓦工、木工在旺季很抢手,往往是几个工队共用一个瓦工。在工期紧张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造成施工质量下降,吃亏的还是业主。还有不少公司,希望利用淡季认认真真地让工人做几件好工程,备作旺季来临之际拿得出手的“样板间”,因此一般会安排经验更丰富的工人,施工工艺也会更加精细。 木质品注意防潮、防暴晒 潮湿和暴晒是木质建材的天敌。木质建材包括主材刨花板、密度板、大芯板,辅料白木条、阴角线、门边线、窗框线等,都需要检测木制品的含水率。在建材市场,一般木制品专营店都应有木材含水率的测量仪。按国家规定,标准板材的含水率不能超过12%。 另外,不要把板材、木料存放在阳光直射的房间,阳光的暴晒会使其表面迅速老化和过度失水,造成变色、开裂。也要防止雨水倒灌造成木质品膨胀变形,甚至发霉。 专家表示,在夏季尤其是潮热天气施工时,如非必须,尽量不要进行现场木工作业,最好选择成品,以减少潮湿对木质品的影响。 吊顶使用轻钢龙骨 家装吊顶安装中少不了龙骨的使用,目前主要采用轻钢龙骨和木质龙骨两种,但是二者由于材质不同就存在着许多差异,轻钢龙骨不变形、不受潮,但没有木质轻便和造型灵活,木质龙骨易燃,易霉变腐朽。木龙骨可以用在防火级别教低的工程,优点是可以做任何复杂造型,与木制品衔接变形系数较小,缺点是受潮容易变形,不防火,所以不适合用在潮湿的环境。 专家建议,在夏季装修时,应尽量选用轻钢龙骨。首先, 轻钢龙骨不受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影响,非常稳定;其次,轻钢龙骨的耐用性好,不像木材时间长了容易腐朽。 瓷砖泡水要充足 在瓷砖铺贴前,对瓷砖进行泡水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天气时,由于水分蒸发较快,瓷砖如果吸水不足,在同水泥粘接时就会出现空鼓、脱落的现象,所以应当适当延长泡水的时间,使之充分接近饱和状态。除了对瓷砖进行泡水之外,对要铺贴的地面或墙壁也要事先洒水,以保证铺贴时黏结得更牢固。 如果空气非常干燥,在铺贴完成后的48小时内,还需要定期向瓷砖表面进行洒水,以保证水分不过快蒸发完,让它干得慢一些,粘得更牢。 阴雨天不刷漆 木制品到刷漆这道工序时,如果正好赶上下雨,那么就一定要让工人等天晴再刷漆。否则,木制品表面在雨天时会凝聚一层水汽,不易干燥,这时如果刷漆,水汽便会包裹在漆膜里,使木制品表面浑浊不清,而且还会导致色泽不均匀,出现泛白的现象;而且木材本身也会吸水,刷漆后,水分就暂时被封住了,等到干燥季节水分排出,漆面很可能发生起鼓和开裂的现象。所以一般情况下,哪怕让施工队先干点别的活或暂时停工两天,也尽可能不要在雨天做油漆活。 来自:大河网
18
2014年06月“一带一路”规划本月望上报国务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范恒山10日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抓紧编制“一带一路”总体规划,目前还处于研究规划阶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日就中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基本情况举行发布会,范恒山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了相关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是在继续坚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基础上提出的,同时又体现了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 与以往的一些规划相比,范恒山介绍,“一带一路”建设规划首先更注重促进东中西部、沿海和内地的联动发展,加快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强调各个区域特别是大区域联动,如推动产业的有序转移和承接,来推进产业梯度发展等。同时,更加注重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的引领发展,积极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和增长极。新一轮的区域规划中,如长江经济带建设就涉及十多个省份的协同发展。 范恒山说,“一带一路”规划更加注重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更加注重推进国内与国际的合作发展,来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来拓展我们的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一带一路”规划也会更加注重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国土空间开发的科学性,坚持海陆统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使之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对此,多名专家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范围,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所辖省份,已经初步确定。投资者可重点关注:达刚路机、秦岭水泥、西安民生、西部建设、祁连山等。 来自:中国建筑新闻网
16
2014年06月超时尚性感的未来主义家居设计
p; 超时尚性感的未来主义家居设计图一 超时尚性感的未来主义家居设计图二
09
2014年06月“穷庙富和尚”侮辱投资者智商
市公司年报披露进入密集期,备受关注的企业高管薪酬情况也浮出水面。除了高管们的高薪引人关注外,还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部分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总额甚至超过了公司的净利润。 截至目前,A股市场已有约203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3年年报。其中,方大特钢董事长钟崇武以1973.53万元的薪酬领跑2013年度高管薪酬榜单(税前),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万科A董事长王石分列第二、三名。另有多达575位上市公司高管去年领取薪酬超过百万元。 在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至少6家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总额超过其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幅度最高的达83%。比如圣莱达、顺荣股份和道博股份3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年薪,超过其全年净利润的49%、47%和43%。此外,还有约12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出现亏损,其中有不少亏损公司的高管年薪仍然维持高位。 这种情况几乎年年出现,年年受到舆论“谴责”,而至今几乎没有任何改观。2012年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增速明显高于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4个百分点。 高管薪酬增速高于利润增速,高管薪酬总额竟然超过公司利润,公司利润下滑高管逆势涨薪,公司亏损高管薪酬旱涝保收。这不说是违背起码的经济学原理、违背起码的业绩考核制度,而且违背了最基本的常识。 然而,自视甚高的高管们却认为,企业家精神应得到合理回报与激励,“市场化”的薪酬能激励职业经理人努力工作,因此他们提出国内企业高管与国际同等规模企业高管薪酬要接轨。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选择性接轨,对自己有利的就接轨,不利的就强调国情。接轨是全面的,不仅接轨高薪,而且也要接轨惩罚和走人机制。业绩达到目标就享受年度初期确定的薪酬待遇,业绩下滑或者亏损就只能拿惩罚性薪酬或者直接走人。为何只接轨、只强调高新呢? 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国企里的高管们与业绩约束性基本脱节,企业效益业绩和他们的能力、素质或者企业的绩效并不匹配。比如:国有大型银行,走马灯般更换董事长、行长以及其他高管人员,但是,企业运转却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说明企业业绩经营情况与高管层能力努力,即企业家才干基本没有关系。而主要依靠的是国家信用和国家资源。 一个时期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银行挤破头改制上市。名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为高管捞取天价高薪。这不,今天一上市就拿着100多万以上年薪,而昨天还是几十万。人还是那个人,今天与昨天身价却天壤之别。上市的唯一变化就是高管们、高层们享受到了旱涝保收的高薪,而公司基本没有多大改观。 这种“奇迹”的发生是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智商的极大侮辱。企业利润下滑着甚至亏损着,高管高薪照拿不误,而股价却天天下跌,年度分红基本颗粒无收。中小投资者欲哭无泪、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令人悲催的是,目前中国股市的所有黑幕、不公等都基本由中小投资者买单。信息披露上的弄虚作假,欺瞒的是中小投资者;各种黑幕重重,是从中小投资者身上吸血;公司高管背离公司业绩的高薪,最终还是从中小投资者身上揩油。 然而,中小投资者并不是任人宰割和任由欺瞒的。那些小伎俩早就被投资者识破。但是,弱势的中小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恶劣环境中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况,基本是申诉无门、哭天无泪。 中国上市公司“奇迹”的发生和不断演变,与其“亲娘”的监管部门不无关系。这种情况这么多年了,为何没有任何改变呢?监管部门哪里去了?聋了?哑了?瞎了?年年唱着保护中小投资者的高调,为何年年保护不了呢?其实,根本就没有把保护中小投资者放在心上,倒是放在了口上。整天勾心斗角在油水最大的上市审批上争权夺利,哪有心思保护中小投资者,哪有心思从根本上改善股市状况呢? 自从郭树清任证监会主席力推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比例后,而这项措施至今也已经杳无音信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不从落实提高分红比例,不从约束高管无节制、脱离业绩享受天价高薪着手,怎么保护投资者利益?不完全是一句空话吗?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审批制改注册制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而证监会一些人士却说,注册制改革不可能很快。显然,是想把持住油水极大的审批制权力不放嘛。上市公司薪酬不合理甚至侮辱投资者智商,监管部门脱不了干系。 在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经贸系主任何维达看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不合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不完善,没有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对高管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一般来说,企业高管薪酬是和经营业绩有关的,当企业经营不善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下,高管还拿高薪就说不过去了,尤其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高管薪酬定得很高之后,能上不能下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上级部门监管不到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挂钩没有具体要求,国资委等部门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也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要通过完善公司治理,采取更加透明的薪酬激励机制,使高管薪酬与经营业绩完全挂钩。在企业利润增长的时候,高管薪酬可以增加;相反,企业业绩出现下滑,高管薪酬也要随之递减。同时,应该建立更广泛的监管机制,包括股民在内也可以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进行监督,不合理的薪酬即使发放了也应该被退回;此外,对于一些国企承担了政策性亏损,国家可以给予适当补贴,但是不能把补贴通过各种形式补在高管的收入上,要明确规定企业高管收入不能因此而增长。 一些上市公司高管不是一直强调薪酬与国际接轨吗?那么,薪酬约束也应该与国际接轨。不妨借鉴海外市场的经验。此前金融危机期间,由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毫无节制的薪酬惯例表示不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出台新规,给予上市公司股东对高管的薪酬待遇进行投票表决的权利,以此来增加对高管薪酬发放的审查力度。新规出台后,包括微软、苹果等企业都曾主动表示要采纳该“表决措施”提议。 总之,上市公司扭曲的高管薪酬体系亟待彻底改变。决不能让高管拿大头公司得小头股民没盼头! 来自:中国建筑新闻网
09
2014年06月06
2014年06月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根性文化”
表。古村落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体现出中华姓氏的血缘文化、聚族文化、伦理观念、祖宗崇拜、典章制度、堪舆风水、建筑艺术、地域特色等。 古村落是传统耕读文化和农业经济的标志,在当前城市化巨大浪潮的冲击之下,古村落不可避免地被急功近利所觊觎和包围,之所以强调保护古村落,不是为了复古,更不是为了倡导过去的宗族居住生活模式,而是为了了解和保留一种久远的文明传统,最终是为了体现现代人的一份历史文化责任感。 古村落与其说是老建筑,倒不如说是一座座承载了历史变迁的活建筑文化遗产,任凭世事变迁,斗转星移,古村落依然岿然不动,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向人们诉说着村落的沧桑变迁,尽管曾经酷暑寒冬,风雪雨霜,但是古老的身躯依然支撑着生命的张力,和生生不息的人并肩生存,从这点上说,沧桑的古村落也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安慰。 在城市进入现代化的今天,对待古村落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一座古村落的被改造或者消失,也许很多人没有感觉出丢了什么,但是,历史遗产少了一座古老的古村落,就少了些历史文化痕迹,就少了对历史文化的触摸感,也就很容易遗忘历史,遗忘了历史,很难谈文化延承,同时失去的还有附加在古村落上的文化魂灵。 看一个地方有没有文化底蕴,有没有文化割裂感,不仅要看辉煌灿烂的文物遗留,还可以从一座座古村落上感受出来,古村落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古朴浑厚、巧夺天工的建筑造型上感受出来,台湾作家龙应台曾写过一篇和大树保护有关的文章:一条计划中的道路要穿过一位老人家门口,要砍倒一株老樟树。树小的时候,老人家还是孩子;现在,她人老了,树也大了。如果树能留下,老太太愿意把自己的一部分房子捐出来,经过协调,工程部门同意留树。龙应台感慨道:“人们承认了:树,才是一个地方里真正的原住民,驱赶原住民,你是要三思而行的;不得不挪动时,你是要深刻道歉的。”对于古村落,不得不改造和推倒时,同样需要三思而行。 破坏一座古村落,城市虽然不会因为少了一座古村落而少了现代风采,但是的确少了一处沧桑的“老居民”。 古村落,承载的不仅是城市的历史,更寄托了很多人的精神联系,从这点上说,古村落即是人,积极创新保护模式,让古村落“延年益寿”,延伸城市文脉,古村落需要切实保护。 古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是民族的“根性文化”,古村落里既有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又有民间文学、戏曲、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在村落里,如果村落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随之消失。 著名的古村落保护专家冯骥才说,中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春节,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是长城,那么,中国最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产物就是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载体,不能消亡。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中华文化传承中紧迫而重大的时代性的任务。 魏青 来自:中国新闻网